協和廣場位于巴黎市中心,塞納河北岸,是法國最著名的廣場,18世紀由國王路易十五下令營建。建造之初是為了向世人展示他至高無上的皇權,取名“路易十五廣場”。中間鑄造的路易十五的騎馬雕像,顯示著其在位時期的威勢。大革命時期,它被稱為“革命廣場”,被法國人民當作展示王權毀滅的舞臺。但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,雕像被革命人民推倒,并改建了斷頭臺,易名為“革命廣場”。國王路易十六及其王后就是在這里被送上了斷頭臺,其后也亦有數千人在此被處決。有個傳說:當年由于這里血腥味道太濃,以至于一群牛從這里經過時都嘎然止步,不欲經過此地而改道繞行了。直到廣場被重建,為了紀念戰爭年代的結束,滿足人民祈望和平的愿望,“革命廣場”1795年改稱“協和廣場”,1840年重新整修,形成了這樣的規模。廣場呈八角形,中央矗立著埃及方尖碑,是由埃及總督贈送給查理五世的。方尖碑是由整塊的粉紅色花崗巖雕出來的,上面刻滿了埃及象形文字,贊頌埃及法老的豐功偉績。人們在安置方尖碑時還開發出了它的另一個功用:它成為了一個巨形日晷的晷針,而協和廣場則成了“晷面”。每天隨著日移地轉,方尖碑在協和廣場上一分一秒默默地投下時間,時間又一點一滴靜靜地凝集成歷史。廣場的四周有8座雕像,象征著法國的8大城市。
地理位置
協和廣場
巴黎市中心、塞納河北岸,香榭麗舍大街東端。
建設時間
始建于1775年,于1840年形成了這樣的規模。
廣場規模
面積約8.4萬平方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