聞名中外的京城琉璃廠文化街,位于現在北京的和平門外,東至宣武區的延壽寺街,西至宣武區的南北柳巷,全長約800米。實際上從歷史上遠在遼代,這里并不是城里,而是郊區,當時叫“海王村”。后來,到了元朝這里開設了官窯,燒制琉璃瓦。自明代建設內城時,因為修建宮殿,就擴大了官窯的規模,琉璃廠成為當時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。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,這里變為城區,琉璃廠便不宜于在城里燒窯,而遷至現在的門頭溝區的琉璃渠村,但“琉璃廠”的名字則保留下來,流傳至今。
琉璃廠有許多著名老店,如槐蔭山房、古藝齋、瑞成齋、萃文閣、一得閣、李福壽筆莊等,還有中國最大的古舊書店中國書店,以及西琉璃廠原有的三大書局——商務印書館、中華書局、世界書局。而琉璃廠最著名的老店則是榮寶齋。有人說:琉璃廠因榮寶齋等著名文化老店而享有盛名。這種說法有它的道理。榮寶齋的前身是“松竹齋”,光緒年間取“以文會友,榮名為寶”之意,更名為“榮寶齋”。著名書法家陸潤庠題寫了“榮寶齋”三個字。清末,文人墨客常聚此地,而民國年間老一輩書畫家如于右任、張大千、吳昌碩、齊白石等也是這里的常客。不知您仔細看過《開國大典》這部電影和那幅《開國大典》的照片,里面那位蓄著長胡子的著名老者沈鈞儒先生使用的鎮尺,就購于榮寶齋。
交通:乘7、14、15、45、66路琉璃廠站下;或乘102、105、603、603支虎坊橋下車向南
乘地鐵2號線和平門站下車向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