采茶戲是江西地方小戲的總稱,主要發源于贛南信豐、安遠一帶,由民間采茶歌和采茶燈演唱發展而來,繼而成為一種有人物和故事情節的民間小戲,由于它一般只有二旦一丑,或生、旦、丑三人的表演,故又名“三角班”。
贛南采茶戲形成后,即分幾路向外發展,與當地方言和曲調融合,形成贛東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大流派,每個流派中又有不同的本地腔。江西采茶戲總的特點是:表演歡快,恢諧風趣,載歌載舞,喜劇性強,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,頗受群眾喜愛。
解放以后,江西各路采茶戲經挖掘整理,推陳出新,有了較大的發展,其中贛南采茶戲《怎么談不攏》、《茶童戲主》,高安采茶戲《小保管上任》、《孫成打酒》,撫州采茶戲《秧》等,曾在全國性地方戲匯演中獲獎并拍成電影上映。